团队组成:
贵州省男性生殖力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具有组织胚胎学、卫生学、中医药研发、临床医学、生物学等研究人员:教授3名,副教授4名,实验技术人员6名,其中博士后1人,硕士7人。
取得成果:
团队领衔人高晓勤教授一直从事组织胚胎学及临床男科学研究,先后承担的国家、省部级10余项课题均按合同如期完成,并对已获奖的省级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和应用。发表论文40余篇,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进步奖三等奖2项;市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2006年度荣获贵州省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2010年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2014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团队承担过国家科研项目2项,贵州省科技厅项目13项,获得贵州省医药学会三等奖2项,得遵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遵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实验基地:
团队依托男性生殖实验室、电镜室、免疫实验室、临床精液检测室及组织胚胎学细胞培养室、遵义市病理诊断中心、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法司司法鉴定所。
研究方向:
团队通过雄性SD大鼠砷中毒模型,研究地方性砷中毒对雄性SD大鼠精子顶体酶和透明质酸酶活性、阳性率变化及观察生殖细胞在光镜、电镜下的结构变化,从而进一步探讨其对生殖细胞影响的机制,为预防和临床诊治男性不育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今后的工作方向:
1通过团队项目的实施,培养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年轻教师掌握“慢性砷中毒动物模型”造模技术、掌握改良固定底物膜法及细胞培养和孵育技术。
2通过团队项目的实施,使用团队成员及学生掌握在光镜和电镜下系统地观测地方性燃煤型砷中毒对精子活力,生殖细胞凋亡及生精细胞、间质细胞、支持细胞形态学结构的病变。为砷中毒的临床表现提供诊断的理论依据,并为地方寻找预防砷中毒的预防措施,为砷中毒病人的治疗提供可靠的治疗方案。
3通过团队项目的实施,使团队成员掌握改良固定底物膜法及细胞培养和孵育技术,生殖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检测技术,利用硫酸铅法和普通电镜技术,观察生殖细胞的超微结构。
4通过项目的实施,编写燃煤型砷中毒对男性生育力影响的机制、临床表现,制定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的培训教材,培养基层的医疗、预防卫生人员,积极地宣传预防和治疗砷中毒的知识,更好地为“三农”服务。